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国家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格外的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2018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迈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代。2023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地增强,中医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政策和体系加强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23年11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办法》指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药统计业务支撑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等,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统计业务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建设和运维管理,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资源实行重点保护。2023年12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2024年1月4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逐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上的水准,加大中药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等9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2024年2月6日,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中药研发技术和品质衡量准则升级。2024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在药品注册管理通用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药研制有关要求进行细化,加强了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2024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7年637亿元增至2021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2亿人次,比上年减少2.5亿人次(下降21.2%)。2022年,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12款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创近5年新高。在2017-2021这五年时间,国内共有20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年度获批数量从屈指可数到站上两位数,中药新药研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等中成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疫情逐渐稳定,而国外疫情仍相对严峻,中成药对于疫情防控的作用会吸引更多国家购买,从而带动中成药的出口。
中药产业在主管部门、企业主体和金融资本的共同投入下,将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布局,具体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以及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药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中药市场的主力军,使中药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体系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中药市场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市场、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中药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本研究报告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研中心、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此报告是您跟踪中药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编写产业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招商策略的重要参考工具。
下一篇:科普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