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1.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线.第三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公开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份2,313,600股,占总股本0.45%,在前10名股东中位列第9位、在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位列第7位,未纳入列示。
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1996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历经近30年的发展,主营业务涵盖贸易、油脂、生物农业三大领域,在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业务机构,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余家,位列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榜单166位。公司在贸易领域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基本形成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在油脂领域打造集资源、研发、生产和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旗下阿黛尔等品牌的特种油脂广受市场好评;在生物农业领域坚定布局,核心产品微生物源生物杀菌剂春雷霉素市场领先、中生菌素市场独家。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创新,与国内诸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拥有各类发明专利50余项,已公开在审发明专利50余项,参与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7项,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未来,公司将在全力发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同时,深入推动油脂产业和生物农业战略转型,兼顾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三大维度,力争成为一家将贸易与产业、高科技深层次地融合的大型贸产一体化高科技企业。
2023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加剧,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公司经营的棕榈油、液化、橡胶、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值大幅波动,我国经济形势处于弱复苏环境,内生需求不足,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2023年第三季度,大宗商品的走势下降,橡胶板块、油脂板块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导致出现较大回撤,同时生物农药整体客户冬储意愿较去年明显减弱,销售毛利没有到达预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坚定不移地深入推动从贸易商向贸产一体化高科技企业战略转型。目前,公司正处于过渡调整期,贸易板块在动荡的市场波动环境中,按公司规定严控风险,维持稳定的收益;油脂板块在贸易端及时作出调整交易策略应对强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在工业端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线以及全面自营化的销售队伍;生物农业板块快速调整销售策略,通过成本节降、产品引进等策略保证企业竞争力,稳定保障市场份额。
贸易领域,企业主要从事能源化工、金属、橡胶等工业消费品以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和外贸进出口业务。公司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人才为导向,长期深耕贸易领域,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巨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国内上千家中小生产公司可以提供商品、信息、物流仓储等综合服务;公司在进出口外贸领域,通过配套跨境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助力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市场拓展;经营模式从单一的渠道贸易向产业链整合、仓储物流、价格管理、产贸深层次地融合等新型平台式贸易服务商转变。
公司以远大物产为贸易领域的核心经营和管理平台,坚持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商的市场定位,明确服务产业、创造价值的战略目标,以内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和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向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提供产业研究分析报告、价格风险管理、物流等多方位的服务,展现公司在行业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价格风险管控能力,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稳定性。目前,远大物产在全国各地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近20家,在海外多个地区设立了业务机构,基本形成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
油脂领域,公司致力于打造集资源、研发、生产和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从源头到餐桌的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成立了以远大粮油为产业平台、远大油脂(新加坡)为国际资源和贸易中枢、远大油脂(东莞)为生产加工和仓储交割基地、鸿信食品为特种油脂和终端触达的产业布局,在棕榈油主要原产地马来西亚设有精炼厂,国际贸易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西非等全球主要棕榈油产销区。公司经营的油脂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棕榈油、豆油、菜粕、豆粕以及食用特种油脂等,上下游客户400余个,包括中粮集团、益海嘉里、达利食品、徐福记、稻香村、TK集团(孟加拉)、Riya(印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远大粮油是公司油脂业务战略发展与管理的核心主体、国际贸易管理总部,在执行业务上起到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中枢作用,以打造全球化油脂全产业链模式,并集中资源统一调配管理海外子公司。远大粮油、远大油脂(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迪拜、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科特迪瓦等海内外子公司(含设立中的子公司),共同构筑了公司全球化油脂贸易版图。
远大油脂(东莞)是中国华南地区的大型食用油脂储备企业之一,总可存储量为17.7万立方,具备强大的食用油脂仓储中转能力,地理位置优越,物流便捷,距高速公路约十分钟车程,距铁路货运站约800米,距深水码头约900米,并有管线链接码头。远大油脂(东莞)已经通过HALAL清线质量管理与安全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等,并于2021年获批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指定交割仓库,于2022年作为马来西亚境外第一家企业通过马来西亚可持续发展棕榈油供应链认证。
远大油脂(柔佛)是公司2022年10月收购的马来西亚棕榈油精炼厂,于2022年11月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管理。其主营业务为棕榈油精炼、分提、包装及棕榈油高的附加价值深加工,属于棕榈油价值链的中游端,紧接上游端油棕种植和压榨环节,其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巴西古当港口工业区内,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具有稀缺性。收购该项资产从而在原产地掌握加工资源,是公司在已经建立的油脂产业链中游端国际贸易、仓储加工和下游端特种油脂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端靠拢和布局、与中下游端协同增效的有力举措,是公司发展领先的油脂全产业链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对工厂的基本情况排查,启动对分提线和包装线的修缮,投资启动生产线的维修改造和新建,积极地推进棕榈油上游油料资源的产业链建设。
鸿信食品是专业生产食用特种油脂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烘焙食品、乳制品、餐饮食品等领域。鸿信食品坚持安全和质量至上,严格依照国家油制品食品卫生标准规范设计,在生产上引进全套丹麦进口的特种油脂生产设备,生产重要环节实现自动调控及记录,保证产品的天然、安全及可追溯性,通过了ISO9001、ISO22000质量管理与安全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等。其研发能力突出,拥有广东省多元化安全健康烘焙专用油脂工程研发技术中心,与国内相关食品院校、科研院所成立联合研发机构,在及时掌握国际先进的烘焙油脂专业方面技术的同时,实现科研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鸿信食品秉持天然、健康、创新的理念,专门对不同来源油料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风味的组合筛选、发酵技术的专研、酶解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其卡米尔、阿黛尔、邦博、鸿信、京香等系列品牌在20年的市场沉淀中得到广大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可,产品得到了国内大型食品企业、烘焙连锁企业、餐饮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2023年,公司着力开展油脂产品创新、品牌力提升、市场开拓及客户服务工作,通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发挥时效性优势,同时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在产品创新方面,通过与客户布局有机健康油脂、使用清洁标签、使用更健康的新原料等方式将公司产品融入大健康概念,实现产品在技术、工艺、生产得到全方面创新进步。在市场品牌战略方面,布局申请了多个国内外品牌商标,针对不同渠道、细分客群精准化营销,提升每个细分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开拓及客户服务方面,规划构建全国销售网络,汇聚行业内一流的烘焙大师团队,并计划在上海建立烘焙应用研发中心,引进终端烘焙企业最新的成套生产设备,以各类实际生产条件开展应用研发,致力为客户打造零隔阂、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公司逐步加强特种油脂产品研制和渠道拓展,针对烘焙市场客户痛点,引进户外草饲奶源、欧盟认证标准的爱尔兰天然发酵黄油,采用欧洲发酵工艺,具有高乳脂含量、风味浓郁、质地细腻的特点,打造高端产品管线;针对工业客户,通过销售和研发的有效配合,深度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研发推出了适合工业自动化的片状可丝达、定制化馅料可丝达、风味甜奶油、高级丹麦酥皮油等高端食用油脂制品,树立企业高端技术形象。为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同时通过选择性能好价格低的物料和对原有油品进行升级等方式,让客户节省本金、不会再使用或少用乳化膏,开发通用性强且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深化大客户合作机制。鸿信食品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烘焙展览会(广州)、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上海),为客户提供各种创新产品和原创应用技术,满足烘焙行业不一样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客户提供爱尔兰进口发酵黄油、高端饼房解决方案、工业烘焙解决方案、冷冻半成品解决方案、阿黛尔馅料解决方案等,在展会上凭借前沿技术、新颖产品、诱人美食、丰富活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人士驻足流连。
生物农业领域,公司致力于通过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实现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需求。公司以远大生物农业为生物农业管理和销售平台,拥有麦可罗生物、凯立生物两个专门干生物农药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创新,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和技术团队,具有微生物、生物工程、作物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艺与种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确立了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为依托、与专业机构协同开发为补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国内诸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拥有生物农业类相关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已公开的在审发明专利48项,获国家级科技奖项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
凯立生物独家拥有中生菌素原药专利,中生菌素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98110203A),该项目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凯立生物集中生菌素原药及其制剂产品研制、生产与应用于一体,拥有中生菌素、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原药、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液剂、可分散粒剂、颗粒剂、悬浮剂等原药与制剂生产线;现有中生菌素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生产装备等专利2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4项,参与制定行业或国家标准2项;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称号,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中生菌素原药及系列新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并列入政府绿色农资采购目录,连续多年在各地政府绿色农资的采购过程中接连获得中标采购。
麦可罗生物于2023年1月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管理,收购麦可罗生物是公司全力发展生物农业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丰富公司在生物农业领域的产品布局,同时,麦可罗生物与公司在该领域的控股子公司凯立生物能形成协同效应,在产品结构和技术方面实现优势互补。麦可罗生物主要营业产品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原药及制剂50余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台湾、越南、秘鲁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麦可罗生物科研实力突出,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生物农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院士工作站”,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其生产技术先进,拥有国内先进的原料药生产线条,智能化制剂生产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被工业与信息化部认定为“绿色工厂”“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示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质量标杆”企业。麦可罗生物拥有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其中“高纯度春雷霉素原药产业化开发”获得2019年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强大的研发和技术实力的支撑下,麦可罗生物牵头制定了多个行业或国家标准,作为核心参与者制定了春雷霉素原药、水剂、可湿性粉剂的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多抗霉素原(母)药/可湿性粉剂/可溶粒剂国家标准、中生菌素母药/可湿性粉剂行业标准,均已送审;能制作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宁南霉素、多杀菌素、谷维菌素6个产品、10余个规格的标准品。报告期内,麦可罗生物共取得14项专利授权,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陕西省瞪羚企业”、“2022年陕西省创新性中小企业”等企业荣誉。
2023年,公司逐步提升专业化生物农业推广服务能力,业务推广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农业大省,累计开展“两田三会”五百余场次,其中举办的线上观摩会累计取得了十余万人次的浏览量。公司进一步梳理内部产品结构,推出隽茂^[®]、辰珓^[®]系列等多种生物农业产品,综合发挥生物农业产品植物营养、病虫管理、刺激生长等方面的特点,为目标作物提供绿色解决方案,让种植者在不增加额外用工、不增加额外投入的条件下确保作物的健康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来提升收益,着力开展制剂产品的营销工作,制剂产品的销售占比迅速增加。在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蔗)领域,公司通过加强隽茂^[®]系列新产品的田间推广和实验,有效验证隽茂^[®]系列新产品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叶片面积和降低叶片与茎秆夹角从而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升茎秆强度从而抗倒伏、提升作物健康水平增强抗逆性(抗高温、抗旱、抗病虫)等每个方面作用,受到种植户(尤其是专业种植户)、经销商以及业内人士的认可。在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领域,公司以绿色作物方案来帮助种植户提质增收,辰珓^[®]·菜、辰珓^[®]·柑、辰珓^[®]·瓜、辰珓^[®]·薯等方案,提升了作物的抗逆能力,改进了作物的根系健康,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渠道服务商以及用户的好评。
公司逐步提升专业化生物农业研发及生产能力,持续推进谷维菌素的应用技术探讨研究、生产转化及提取及加工工艺研究,不断推进多抗霉素、中生菌素等技术改进等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发酵及工艺优化、防治谱研究、病原菌收集、发酵菌渣生产、混配制剂开发、高产菌株的筛选等。公司的中生菌素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黑胫病、猕猴桃溃疡病、三七细菌性根腐病、柑橘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等获得了11项拓展登记,取得1项专利授权。公司专注于特色业务及细分市场领域,打造生物农业产业化平台,提升产业化能力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通过研发合作、产品引进、专利技术转让等方式,不断丰富公司生物农业产品,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生物农业领域的特色业务及细分市场,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持续引进、转化、整合新产品、新技术、新企业,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管线,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水平,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生物农业工业体系,实现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努力成为集研发、生产、市场推广、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上规模、高质量、成本领先且盈利能力突出的中国生物农业领先企业。
(二) 2023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十届董事会2023年度第八次会议通知于2023年10月20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于2023年10月30日以现场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应出席的董事人数为13名,实际出席的董事人数为13名,其中:董事许强先生委托董事史迎春先生、独立董事张双根先生委托独立董事谢会生先生出席会议并表决,公司监事列席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董事长史迎春先生主持,会议的召开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详见公司2023年10月31日披露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本议案获得的同意票数为13票、获得的反对票数为0票、获得的弃权票数为0票,议案获得通过。
公司全资子公司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投资614.65万元开展“谷维菌素研发产业化投资项目”,以实现谷维菌素的工业化生产。
本议案获得的同意票数为13票、获得的反对票数为0票、获得的弃权票数为0票,议案获得通过。
公司全资子公司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投资合计1144万元开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LAS 项目”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YS 项目”。
本议案获得的同意票数为13票、获得的反对票数为0票、获得的弃权票数为0票,议案获得通过。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3年9月30日的财务情况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了清查、分析和评估,对部分有几率发生信用及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本期)计提各项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详细情况见下表:
1、公司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款项进行分组,单项评估信用风险或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单独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如:应收关联方款项;与对方存在争议或涉及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说明债务人很可能没办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财务担保合同等。
除了单独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外,公司基于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实物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在组合的基础上评估信用风险。不同组合的确定依据:
2、公司对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应收款项进行一定的信用减值测试,本期对应收账款转回坏账准备1,726.60万元;对另外的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535.79元;对应收票据转回坏账准备1.25万元;汇率折算差额-38.84万元。以上各项共计入“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153.23万元。
公司存货主要为库存商品,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对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存货进行相应减值测试,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924.10万元;汇率折算差额14.73万元。以上各项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909.37万元。
本期末,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逐项进行全方位检查,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是不是真的存在有几率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本期末,公司对固定资产检查是不是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可收回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减值准备。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153.23万元,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909.37万元,考虑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损益影响后,减少公司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1.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