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信息化部副司长王孝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强调发展通用名药对降低药品费用和增强可及性的重要性。关于磷酸奥司他韦,他指出我国首个国产版本于2019年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表明其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品规的磷酸奥司他韦通用名药通过一致性评价,这些药物可以依据医生处方使用,以保证病人治疗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近期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群众用药需求增加。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表示,我们国家医药产业链韧性强,呼吸道疾病相关药物供给充足,市场稳定。为应对需求变化,已加强生产企业监测调度与储备管理,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保障药物供应可及性。未来,将持续关注疾病发展形态趋势,强化部门联动,确保药物供应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1月11日上午,阜南县人民医院住院楼西区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一名45岁男性患者突发癫痫,在等电梯时跌倒在地。物业工作人员立刻呼救,急诊科谢亮医生迅速赶到现场,判断为癫痫发作并采取急救措施。经过紧急处理后,患者被送至急诊科,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危险。医院负责人强调,及时抢救对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2023年1月12日,上海大学医学院与普瑞眼科医院集团宣布合作成立“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和“上海大学医学院眼视光研究中心”,旨在加强眼科医疗创新。然而,尽管这一举措获得了社会各界支持,但也面临着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及确保公益项目持续发展的挑战。新的合作框架需要在推进过程中克服潜在的资源分配不均和效率问题,以实现对偏远地区及特殊职业群体的承诺,并在全世界内提升眼健康水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目前处于流感高发期,但未超过去年水平。尽管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医疗资源并未显著紧张。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与今年流感疫苗匹配度良好,抗病毒药物仍有效。然而,儿童、孕妇、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建议及时就医。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报告说明近期是流感高发期,但医疗资源压力不大。研究显示,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匹配度良好,对抗病毒药物敏感。建议民众避免自行服用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药物。儿童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慎用镇咳药,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
在1月11日的报道中,5个月大的婴儿成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年龄最小的地震伤者。该婴儿在地震中被掉落的砖头砸中腹部,怀疑内脏损伤后被转至市级医院做详细检查。幸运的是,经诊断孩子主体问题为肠梗阻和巨结肠,无需手术。经过药物治疗和直肠减压,婴儿病情好转并顺利出院。此事件反映了地震对居民造成的直接伤害及紧急医疗响应的重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月12日表示,随着中小学放寒假,儿童群体感染状况预计将有所缓解。然而,春节期间由于人群流动和聚集活动增加,流感传播风险可能上升。为应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卫生健康委与有关部门合作,确保重点药品的生产、采购和库存正常,并保障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目前,各级医疗机构购药渠道畅通,药品供应总体正常。
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当前流感处于高发期,但未超去年水平。尽管患者数量上升但医疗资源无紧张迹象。专家强调目前未发现新传染病,流感主流毒株H1N1亚型与疫苗匹配良好,对抗病毒药物敏感。建议非专业人士勿自行服用抗流感药,特别是儿童应慎用镇咳药,首选对症治疗。工信部保证流感相关药品供给充足,市场稳定。流感高危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感染后应尽快就医,以防重症。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表示,近期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流感检验测试阳性率上涨的趋势已经减缓。虽然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医疗资源未出现非常明显紧张情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也指出,今年冬季呼吸道感染病人数量减少,流感病毒感染数约为去年的一半。国家卫生健康委已联合有关部门部署监测,确保医疗服务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