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玩球

我国农药中间体发展空间较大 未来将向环保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升级

来源:bob玩球    发布时间:2024-11-14 01:37:37
产品详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药中间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农药中间体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中间介质,是指用于农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农药中间体是一种精细化工品,受技术、研发、资金等因素限制,全球农药中间体研发企业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虽然相比于欧美等国家,我国农药中间体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有部分农药中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农药中间体是合成农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和性质对农药的合成、使用效果和作用机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农药的改良和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农药中间体可划分为初级农药中间体和高级农药中间体,高级农药中间体往往只需要一两步合成过程即可制成最终的农药原药。目前常见的农药中间体具体如下:

  农药中间体行业处于农药产业链中游,因此其市场需求主要受农药市场发展影响。近年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下,我国农药工业得以快速稳定发展,且已形成了一套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以及中间体配套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产量、使用量已处于世界前列。农药产品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动着农药中间体的发展。

  农药中间体是农药的基础原材料,而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农药中间体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生产方面:得益于完备的基础化工产业体系、极具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水平,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原药生产基地,拥有全球近70%的农药原药产能。虽然此前在安全环保政策趋严、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共同作用下,2016-2018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产量从377.8万吨下降至208.3万吨。但2021-2022年,受疫情影响,农药企业开工率不足,农药供有限,叠加上游原材料涨价,最终农药价格大大上涨带动农药市场进入高景气阶段。2023 年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终结,市场预期经济强劲反弹,农药行业投资再次兴起,农药产品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热点产品规划投建产能持续增长,使得产量上升到251.9万吨,同比增长27.9%。进入2024年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药产品结构优化、国际农药行业的加速整合等因素下,产量得到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约为251.9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7.9%。

  消费方面:虽然近年在国家政策限制下,我国农药使用量呈下降趋势。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药使用量仍位居全球前列。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折百量)在24.53万吨左右。‌2023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为24.48万吨,占世界农药总用量的6.93%,位列全球第五。

  根据市场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位居前列,还在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药的需求量大。

  例如粮食种植方面:近五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增长走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968.54万吨,同比增长0.5%。

  果蔬方面:我国是全球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稳居第一的国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果品产业慢慢的变成了继粮食和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果园面积为13193.7公顷。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成为食品的一类或,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近年得益于政策推动,我国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029.78千公顷。

  综上,作为合成农药的重要原料,随着农药市场的发展,我国农药中间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截至2022年我国农药中间体市场规模约为687.8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绿色化转型的稳步推进,农药行业也逐渐向绿色环保型转型,生产日趋精细化、系列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以及使用的方便性。

  例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生物农药作为生物农业经济的战略方向之一被重点提出:发展绿色农业,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精准多靶标生物农药、土壤改良生物制品等农业制品,在未来或将成为农药产业与生物制造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增长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专用中间体、助剂的开发与生产,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生物农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

  在这一情况下,农药中间体发展也趋向绿色化、环保化,相关品种也愈发繁多。此外由于近年来开发的农药要求活性更高,功能更好,既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又要适应生态环境要求,使农药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导致所需农药中间体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制造更为困难。

  预计未来市场龙头企业将占领更多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农药中间体的生产将更加集约化和规模化,行业竞争格局也将进一步优化。随着下游七大农药领域的巨头不断整合,产品的原有供应商的市场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目前来看,国内的中间体行业较为分散,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承接更高订单的生产能力不足,同时受制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跟随下游客户的技术配套研发能力较弱,难以切入长期大量的产品供应链条之中,随着下游客户的并购整合,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较之前将有所减少,带动中间体龙头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农药中间体基本能保持供需平衡。从产量来看,我国一些专用中间体的开发发展较快,如含氟、含氰基、含杂环中间体,其中较突出的是菊酯类农药中间体,如菊酸、二氯菊酸、丁酸、醚醛、丙烯醇酮。这类中间体目前国内都能生产,生产地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地区。

  近年我国农药中间体产量保持低速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农药中间体产量约为419万吨,在2014-2023年期间年均增长1.4%。

  当前我国中间体生产主要分自用配套型和外销型。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相关在建、拟建项目自用配套的也较多,如山东友道化学项目建成可达到氯虫苯甲酰胺1,000吨/年、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2,000吨/年等;辽宁丰收农药有限公司项目包括3-氯-2-肼基吡啶、3-溴-1-(3-氯吡啶-2-基)-1H-吡啶-5-羧酸、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四种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

  从需求来看,虽然2017由于农药和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农药的施用量与原药产量,也使得农药中间体需求量大幅减少。但进入2023年,整体经济进入复苏,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推动我国农药中间体需求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药中间体需求量404万吨,同比增长2.8%。

  值得主义的是,尽管我们国家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基本上能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但由于受政策影响较大,产能利用率整体较低,因此仍有部分中间体需进口。这不要是因为一部分是中国有生产,但数量或质量不能够满足生产规格要求;另一部分中国尚不能生产。近年以来,我国农药中间体进口额约1亿美元。

  随着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要求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农药使用对外部环境的潜在影响愈发受到关注,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文件,并鼓励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序淘汰传统剧毒、高毒、高残留的相关农药,使低毒、安全、环保、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型农药正成为重点开发及普及的品种,并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2024年7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农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措施。《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提升中国农药行业的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随着相关企业研发技术进步,以及环保监管日趋严格,未来农药中间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向环保化、高端化以及绿色化方向升级。(WW)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