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举办
来源:bob玩球 发布时间:2024-11-05 12:11:502023年10月1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的“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行政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和光明网等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以及媒体的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开幕致辞、主题研讨、圆桌会议和闭幕致辞等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黄宝印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作为政治学和国际问题领域的学者,应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对接,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作出贡献。
第一场主题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戴长征主持,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郑韶武担任评议人。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球秩序出现冲突激化、竞争泛化和治理碎片化等方面的新常态,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议程。《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从行政管理角度,讨论了建构话语体系的具体路径,并指出立足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借鉴国际学界有益成果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提出,再定义学科范畴、健全传播体系以及建构国家形象,是西方话语霸权之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副主编赵梅指出,建立区域国别一级学科对推动美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可以以回归历史、丰富视角、强化田野调查为突破,推动美国研究向前发展。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部编审胡元梓强调学者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需要平衡好“自觉”和“他觉”、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两组关系。
第二场主题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须隆主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王学礼担任评议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赵青海指出学术刊物需要守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底色,才能扭转长期仰视西方理论和西方视角的局面,服务于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刘明礼指出国际问题类学术期刊应致力于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和培养青年学者,争取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认为,中国的国际问题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国际关系期刊对学科建设的贡献;期刊应该通过强化学术规范、突出专业特色和推进国际化进程,参与中国知识体系的建设。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周义程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好的研究问题,而好的研究问题必须兼顾好学科视野和现实观照两方面要素。《太平洋学报》编辑部执行主编杨海萍提出,期刊和作者应通过学术研究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撑,服务国家大战略,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第三场主题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霍伟岸主持,光明网理论部主任蒋正翔担任评议人。上海政法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教授胡键认为,从历史承继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很多智慧,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学知识母体。“中国政治学的学徒状态”夸大了西方学说对中国政治学的影响,中国政治学在不断吸收、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慢慢地发展。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庄俊举通过梳理分析近十年国际政治类期刊的刊文情况,提出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在理论、议题和方法等不同维度得到提升,服务于中国的外交实践以及国际知识体系的构建。《环球时报》中文版评论部主任、主任编辑高颖指出,大众媒体是学术研究的“扩音器”。在守好政治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学者能够最终靠大众传媒推动学术研究的传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学术研究的新颖性、前沿性和针对性。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刘蔚然指出,学术期刊应聚焦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关注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学术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理解当今世界发展提供的新视角,为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当代亚太》编辑任娜介绍了该刊的风格定位和选题侧重,指出好的文章应当具备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综述扎实、解释框架清晰、行文表达凝练等特点。
圆桌讨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魏玲主持,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行政学院教授、《行政论坛》主编温美荣担任评议人,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主任孟祥臣、四川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编辑陈果,《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副编审唐静参与讨论。讨论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叶静、王宏禹、李志永、张孝芳,副教授赵洋、刘若楠、管传靖、陈翔、杨渊浩和博士汤峰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当前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进行学术经验分享,并与评议人、讨论人展开热烈探讨。
研讨会闭幕式由戴长征作总结发言。他用“开放”“民主”“包容”和“创新”四个关键词对本次会议成果进行了提炼。他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具备了更强的自信和能力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积极推动这一事业不断前进。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化的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能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样的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地推进环境治理,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好像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