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玩球

医保集采的“灵魂价”到底是咋回事?

来源:bob玩球    发布时间:2025-02-18 09:08:49
bob玩球 返回列表

  群众们确实想吃便宜药,但看到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和农夫山泉同规格同价格的注射液的时候,多少又有点儿下不去嘴了。

  有网友看到后很生气,说药品的集采价格是药企自己报的,没有人会做赔本生意。

  你别说,乍一听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年头你就是再傻,也不会傻到上杆子的去赔钱吧。

  但人家新闻又说了,有企业把间苯三酚注射液报价两毛2的时候,集采现场的其他药企们都惊呆了。

  因为行业默认,仅这种注射剂的包装成本就在1到2毛,更别提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运输成本啥的了。

  这些一会儿让人热泪盈眶,一会儿又让人目瞪口呆的灵魂砍价,背后的真相到底是啥呢?

  这些企业为何会这么干,简单来说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药企的运营策略,一个是药企如何摊销成本。

  部分药企其实就没想过从集采的药品上赚钱,他们中标,是想保证能有稳定的产量和现金流,可拿来摊销人工、能耗和管理成本。

  这次把间苯三酚注射液报出两毛2最低价的,是四川海梦智森生物,他的生产是四川太极制药。

  中国的国情是药品80%在医院销售,离开医院这一个市场,有些企业的出售的收益可能为零。

  B证企业为生存,必须不顾一切代价抓住集采中标的机会。这类企业不中标马上死,中了标可以慢慢死,在这个过程中再寻找生的机会。

  第一种情况,药企除了觊觎集采的市场和现金流外,不惜一切的“杀进集采”,目的为了拿到“进入医院的敲门砖”。

  因为药品进医院对于药企来说太难了,药企通过集采中标进入医院,搭上各层关系后,接下来会使出浑身解数成为医院其他药品的供应商。

  药企生产一款产品,成本通常包含研发、生产、市场开发和流通四大部分。其中的加工生产成本,又细分为原料、辅料、包材、水电、设备折旧和财务等。

  在部分地区,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若想把高价辅料更换为低价辅料,只需在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即可,不需要重新做生物等效性试验。

  除了原料外,药企对药品的包装上也是各种省钱。比如一些需要防潮避光的药品,药企可以选择性能更差的包材。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包装啊,药品刚出厂的时候质量确实没问题,但时间一长,药物的有效成分就会提前降解。

  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国家开展药品集采以来,发生断供的药企近20家。

  什么意思?集采的时候热血上头,不惜所有代价抢标。中了标履行合同的时候,自己傻眼扛不住了。

  比如2021年9月,河南省披露百奥药业多次出现配送率低等问题,之后更是停产、断供,由此被河南省列为“严重”失信药企。

  国家集采,本意是希望能够通过“包销”的方式,剔除药企的市场开发成本,斩断中间有几率存在的灰色利益链条,进而实现更低的价格让医保省钱。

  幸好这些岔子只出现在西药的集采中。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本次集采以采购金额高,用量大的中成药为主。

  这也意味着中成药集采已从口服的中成药,拓展到了口服和注射剂并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