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资料图)
冬日的严寒已将乡下的气温逼近零度,64岁的高进虎(音)心里却温暖如春。眼下他将和孩子们搬进新家,这是一年来他和老伴又一个最开心的时刻。一个月后,积石山县将迎来震灾一周年纪念日,届时高进虎和村民们将全部搬迁完毕。
积石山县全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全国名称最长的县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这里发生6.2级逆冲型地震,这是自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以来,发生在中国境内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突袭了积石山县和青海海东市交界处的人口稠密区,造成两省151人死亡(其中积石山县遇难人数达117人)、980人受伤、77.2万人受灾、近17万间房屋倒塌或者严重损毁。2024年3月,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开工。
高进虎是受震灾影响的上万个家庭之一,他将搬进的新家位于陈家新村,这里是积石山县震灾后政府重建的13个安置点之一。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两层徽式建筑鳞次栉比格外漂亮。在另一户村民家中,满院落的家具正在等待主人的规整,两岁小童正趴在院台上画画,看到记者的突然来访,小家伙没有一丝紧张,倒是落落大方的和记者攀谈起来。男主人邀请记者参观了他家的新房,窗明几净,装饰别致,在靠近厨房的墙壁上还装有电暖器。
陈家新村安置了116户人家,而这百余户人家中竟聚集了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很难想象,2024年两会甘肃代表团开放日,临夏自治州州长何东向中外记者介绍灾区重建时,这些安置点还是纸面上的“效果图”,如今不到一年,那些图纸上的美居已落地迁入。
据积石山政府有关人员介绍,全县13个集中安置点包括6处平房安置点和7处楼房安置点已全部完成建设和交付,目前群众正在陆续搬迁入住。
记者了解到,根据每户家庭人口情况,安置房面积从85到150平米不等,保障不同家庭人口居住需求。新房费用由政策补贴、个人自筹和贴息贷款等三种筹资形式相结合;采暖方面,平房集中安置点实行“煤改电”供暖,楼房则采取“集中供暖”,个人在整个供暖季仅需交1000元采暖费。
积石山县政府的人说,全县原址重建和维修加固业已全部完成建设,开始回迁入住,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稳步有序。全县22所新建和重建学校已全部完工,孩子们如期开学;在回迁工作完成后,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卫生、养老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和农业、商贸等产业扶持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部分项目已经建成投运。
高进虎和老伴目前在积石山大河家镇牛羊良种繁育中心工作,这座繁育中心是针对陈家村和四堡子村共732户灾民重建安置项目。繁育中心通过入股分红、吸纳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解决附近村民就业。高进虎说,他和老伴在这里工作,每人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收入,年底还有上千元的分红,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记者了解到,这座占地近200亩的现代化牛羊良种繁育中心总投资3600余万元,是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协助下建成,包括11栋牛舍和14栋羊舍,年产值达2270万元。
繁育中心负责的人介绍,他们通过“良种联农”、“配股带农”、“饲草联农”、“技术帮农”等组合方式,每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全县200户养牛合作社和500户养羊合作社提供良种,提升全县牛羊养殖合作社的良种率。对安置就业的732户两村村民,每户配股5万元,按照2%收益率保底分红。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将纯利润的60%由企业提留扩大生产,20%分红给55个资产确权村集体,20%再次分工给搬迁点配股群众。繁育中心可带动安置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全县2300余户群众增收。
记者还参观了韩陕家村日光温室设施农业项目,项目占地500多亩,建有日光温室150座,单栋面积660平米,种植草莓、樱桃番茄、黄瓜、甜瓜等作物。该项目通过“济南-临夏东西部协作平台”,引入山东特色农业模式,并深度与山东省农科院及网络销售平台合作。
积石山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张印海介绍,韩陕家日光温室是全县三个连片设施农业援建项目中顶级规模的一处,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建项目均由国家投资,第三方公司运营,项目产权归安置村。每年每座温室保底收入在6万元左右,可带动周边100多户安置群众实现就近稳定就业。
据介绍,全县今年实施的14个农业产业类项目13个已完工,新建日光温室283座已全部完成种植,种植的西葫芦、黄瓜等蔬菜已采收2.4万余斤;新建牛羊繁育养殖圈舍56座,3000只育肥羊已出栏,销售额271万元,建立切实可行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五个一”(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产业扶持的方式,带动灾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解决集中安置群众发展后顾之忧。
2023年,东乡族的董赛力木被评为“临夏州乡土生产型人才”,他带领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已发展到273户、1150亩种植规模,因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户成为当地药材圈内的明星人物。
据老董介绍,他早年做中药材贸易,后来带领相亲做家庭农场,成立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是积石山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老董希望以己之长,带动积石山县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在老董的介绍下,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积石山的药材种植合作社已发展到70多家,药材种植规模达6.8万亩,如果按照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的农业统计数据,积石山县中药材规模占全州中药种植培养面积的46.3%,是响当当的“临夏药材第一县”。
老董和记者说,药材的吸肥能力很强,三年就得换种,他以当归为例介绍了积石山产药材的优势,“我们这里的当归有拳头大小,而另外的地方的当归仅有滩枣大小,区别特别明显”。在药材陈列室,黄芪、党参、当归、黄芩、柴胡、丹参、款冬花、草红花等药材样品及加工产品老董逐样介绍。老董拿起一袋真空包装的党参和记者说,这种新鲜包装的党参保质期只有十来天,还没有推向市场,但对善于煲汤养生的家庭主妇们来说是很受欢迎。在甘肃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帮助下,老董正在开拓道地药材的多种产品形态。
“我们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上下游产销和研发渠道依然没有打通,药材的附加值很低,本地高质量的药材没有正真获得应有的价值体现”。记者向老董介绍澳门在中医药领域独特优势时,他显得很意外,特地向记者了解中药材领域的澳门优势如何与他们当地的药材产业相结合,他也希望能参与每年在澳门举办的“中国中医药品牌展览会”,了解中药材的前沿市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陈列厅,国宝级文物比比皆是,它们都是不同时期华夏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杰出代表,而其中的“彩陶王”以其高大的形体,优雅艳丽而充满动感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这尊诞生于5000年前的彩陶便源于积石山县,它的通体纹络,形象刻画了黄河奔腾情形。据称“彩陶王”的形体构造严格遵循了黄金分割点,很难想象5千多年前的华夏古人对美的科学认知竟如此之高。
传说中积石山也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小积石山北端被黄河拦腰切断,这里也是甘青两省的界河,一条长约25公里的峡谷叫积石峡,是黄河上游著名的峡谷,传说是大禹治水开凿而形成。作为孕育了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在临夏流经124公里,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大禹精神的发祥地。
大洪水是世界诸多民族远古传说有的成分,而流传在积石山的这一撼动华夏的传说也得到了科学推测。2016年8月4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灾难性大洪水。2007年,他们在积石峡地质考察时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确认为上古一场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由于这一洪水规模巨大,他们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大洪水传说的源头。大禹导河积石,为《尚书·禹贡》等古籍所记载。
在大河家镇采访中,记者也得知《水经注》中的著名渡口——临津古渡就位于大河家村,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专程游览。陈亮副部长说,这座古渡口的遗址依然存在,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黄河在这里呈巨大的“S”形,再次流入甘肃,充当了甘青两省的分界线,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从这里劈开。
“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率万名骑兵,克服重重艰难千里奔袭渡河,远征匈奴,就是从此处渡过黄河,经过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区。”积石山县委宣传部干部陈亮说,但临津古渡真正出名却与隋炀帝西征有关。史书记载,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带后妃、侍从,率大军40万经陇西、狄道、河州,从临津渡过黄河到西平(今西宁)御驾亲征吐谷浑,迫使吐谷浑10万余人降隋。在唐代,文成公主入吐蕃也经由此,直到近代,临津古渡依然发挥着交通要塞的重要功能,1949年8月28日,王震将军率领62军正是从此渡口抢渡黄河,挺进青海、解放新疆。临津古渡口也就此镌刻上了伟大的红色烙印。
2023年11月12日,在习的关怀下,历经4年建设的临-大高速实现通车,积石山县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距离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仅2.3公里的临津古渡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这些独有的文化遗存,是积石山最珍贵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此次震灾之后,积石山加快了全县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积石山县旅游业总体设计(2024-2040年)》正在修改完善中。县文旅局负责这个的人说,很多优质景区目前处于原始状态,开发使用价值很大,州县也在全力支持积石山创建A级景区;因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花儿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品牌影响力;在酒店民宿等游客服务领域,县里也欢迎海内外业界人士能走进积石山,发掘相关领域的投资潜力。未来将组织积石山的文旅从业者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结对子,共发展。
2023年12月23日,澳门特区政府第一时间向甘肃青海两省灾区拨付3000万澳门元支持两地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南光集团、澳门红十字会等澳门社会团体、企业机构也积极投入救灾援助行动中,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向甘肃省捐款100万港元和300万港元,支援地震灾区救灾各项工作。(澳门新闻通讯社西安11月20日电 记者 李望 王晓涛)